close

 

作者:阿冠

 

短寫高雄電影節(一)愛的代價:任性的愛,成長的代價

愛的代價》Kannathil Muthamittal/A Peck on the Cheek (dir. Mani Ratman, 2002, India)

 

個性鮮明、愛搗亂的女孩阿慕達Amudha,有著隱藏了九年的身世謎團。怎知破了口的秘密,一發不可收拾!她那如浪潮般抵擋不住的尋母意念(和任性),先是逼著小表哥一同搭火車遠行,接著工程師兼作家父親顯露無敵慈愛,終於帶著女孩(和不甚情願的妻子),從印度出發前往異國(斯里蘭卡),企求一個解答。家國動盪的烽火,讓故事更形複雜。

 

愛的代價》劇照

兩代人倫秘密,讓人想起加拿大片《烈火焚身》,戰火分隔則有英國片《贖罪》的悲悽惆悵,配樂時而磅礡,時而用詞點出親子矛盾。本片的看點之一,縱然是女童星的盡情表演,但更難得的是,恐怕是場面的調度。幾場在巷道、海灘和公園的群戲,把村民逃離家園的苦楚和近身槍火的殘酷,表現得既血淋淋又立體寫實,卻鮮少賣弄刻意拉近的臉部特寫。對應於三個主角在影片前段的逗趣/浪漫歌舞和自然美景,此時不分老少,人潮逃竄的情景,才是真正人世煉獄,集結了眾人苦難。

 

三人一度在海灘找到了同樣名字的女子,她卻來自不同村莊,且所有孩子早已長眠地底。何其諷刺!此時鏡頭再度拉高拉遠(菩薩的視角?),彷彿不如此,那位母親便要永遠哭倒。而阿慕達終於要等待兩度親身體驗了戰火侵襲家園的無情和無奈(且把自己和照顧了她九年的媽媽都弄傷了),才能放下對生母的執念,才意識到自己可以決定生活的方向,而不用交給宿命和血緣。

 

約翰韋恩在約翰福特導演的西部片《搜索者》中,最終從印地安人手中「救回」姪女露比。野蠻與文明的邊界,卻也在身分的搜索之中,逐漸模糊。此片,阿慕達在最後一刻終於認清了現實,與生母道別,把母親「還給」了叢林中三百個游擊隊孩童。一模糊一清晰,一奪取一歸還,也代表電影創作者對於「身分」和生活該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,從遲疑到肯定的某種轉變過程吧。

 

至於那「臉頰上的一吻」(英文片名),何時會出現......

arrow
arrow

    kff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